四言詩

 杭州畫室   2021-10-07 19:31   78 人閱讀  1 條評論
摘要:

四言詩[魏晉]曹植華屏列曜。藻帳垂陰。四言詩[魏晉]曹植高談虛論。問彼道原。

  四言詩

  [魏晉] 曹植

  華屏列曜。

  藻帳垂陰。

  四言詩

  [魏晉] 曹植

  高談虛論。

  問彼道原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ambero.com/110137.html
版權聲明: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,由 成語大全 小編編輯整理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歡迎分享本文,轉載請保留出處!


 發表評論


表情

  1. 麥卡斯中文網
    麥卡斯中文網【站長】 @回復

    四言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,“四言”指四字組成的詩句,屬于古體詩范疇。四言詩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寫成的詩歌。在上古歌謠及《周易》韻語中,已有所見,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《詩經》中,雖雜有三、五、七、八、九言之句,而基本上是四言體。

    四言古詩我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。起源于漢楚王傅韋孟。四言最古,在諸詩中獨難,以《三百篇》在前故也。四言詩,自曹氏父子、王仲宣、陸士衡後,惟元亮最高。四言最古,經史韻語、《二南》之前有矣。其經圣人所刪者,出自閭巷謂之風,岀自朝廷謂之雅,用之郊廟謂之頌,有賦、比、興之分?!八难浴?,是指以四字組成的詩句,即全首或基本上是四字句寫成的詩歌。在上古歌謠及《周易》韻語中已有所見,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《詩經》,雖雜有三、五、七、八、九言之句,但仍以四言為主,基本上屬屬于四言體。

    四言體盛行于西周,春秋至戰國初期除楚辭外,其他詩作出現不多。西漢雖有五言體興起于民謠,但文士之作仍多用四言體,韋孟的《諷諫詩》可作為代表,南朝(梁)劉勰(465-520年)譽之為“繼軌周人”之作。東漢以后,五言詩很快取代了四言詩的地位。南朝(梁)鐘嶸(約468-518年)《詩品序》說,時人對于四言,“每苫文繁而意少,故世罕習焉。五言居文詞之要,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?!边@以后,傳世的四言體確實不多,佳作更少。能稱得上繼承《詩經》四言正體遺風的,只有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《短歌行》與陶淵明《停云》等諸作品此外,三國魏嵇康(223-263年)的《幽憤詩》,唐代韓愈(768-824年)的《元和圣德詩》,柳宗元(773-819年)的《平淮夷雅》也有一定成就,曾被譽為“詞嚴氣偉,非后人所及”(《文章辨體序說》)。南宋胡一桂(1247-?)也善四言詩,但比起《詩經》中的珍品,詩味相差甚遠,而且篇幅較長,又不分章,故有人稱之為四言變體。從總體上說,自《詩經》以后,四言詩便沒有太大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