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修邊幅是什么意思(不修邊幅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)

 杭州畫室   2022-12-30 23:30   54 人閱讀  1 條評論
摘要:

不修邊幅拼音:「bùxiūbiānfú」※提示:拼音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。不修邊幅解釋:邊幅:布帛的邊緣,比喻人的衣著、儀表。原形容隨隨便便,不拘小節。后形容不注意衣著或容貌的整潔。不修邊幅出處:《后漢書·馬

不修邊幅是什么意思(不修邊幅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)

不修邊幅(拼音:bù xiū biān fú)是一個成語,最早出自于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。

不修邊幅(邊幅:布帛的邊緣)指人穿著過于隨便;比喻不注重儀容,衣著。在句中一般作謂語、定語。

不修邊幅,出處解釋和例句

不修邊幅拼音:

「bù xiū biān fú」

※提示:拼音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。

不修邊幅解釋:

邊幅:布帛的邊緣,比喻人的衣著、儀表。原形容隨隨便便,不拘小節。后形容不注意衣著或容貌的整潔。

不修邊幅出處:

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,與圖成敗,反修飾邊幅,如偶人形。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?”

《北齊書·顏之推傳》:“好飲酒,多任縱,不修邊幅?!?/p>

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天下雌雄未定,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,與圖成敗,反修飾邊幅,如偶人形。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?”

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不修邊幅”。

成語故事

東漢時有一位很有名的將領,名字叫作馬援,字子淵,扶風郡人,是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后代。當年趙奢戰功累累,被國王封為馬服君,他的子孫因此也便以其官位為姓,都改姓馬了。

劉秀建立東漢之初,還有很多其他勢力存在,如當時樊崇領導的赤眉軍還是相當有實力的,而在四川一帶稱帝的公孫述也是十分活躍的,所以天下并未統一。

隗囂知道自己雖然雄踞西涼一帶,很多勢力都不是自己的對手,但是也不具備統一中國的能力,當時形勢比較復雜,分析不出誰會統一天下,又拿不定主意到底該向哪一方面勢力靠攏才能保證自己的勢力,所以一直處于觀望選擇之中。馬援就建議他對各方面勢力做出綜合分析以后再行定奪,不要盲目地看哪一方的勢力大就靠攏哪一方。

隗囂采納了他的意見,并派馬援為專使到各處去考察情況。因為馬援與公孫述是同鄉,從小在同一個私塾讀過書,他首先就奔四川方向而去。馬援想,這么多年沒有見面,如果老朋友見了面,那么定會是非常的興奮,暢敘別情。沒有想到的是,公孫述接待他時態度十分嚴肅,一點都不像是見了多年老朋友的樣子,很鄭重地按外交禮節把他安排到驛館住宿,并派人送去衣帽等請馬援更換。接見馬援的時候,公孫述居然擺出了皇帝出行時的全副儀仗,所有的衛士都戎裝整齊,數十面旌旗前呼后擁,戈甲鮮明,騎兵排列,然后又匯齊了文武百官,由主管禮儀的官員遵照程序把馬援安排在了貴賓的位置上,緊接著又正式任命他為大將軍,并封為侯爵。

馬捏的隨從中有很多人愿意留下來,馬援對他們說:“目前正是用人之際,公孫述不但沒有熱烈地歡迎有才能的人,和他們商量大事反而修飾邊幅,裝得像木偶一樣,這樣的人怎能留住天下英雄?”說完就告辭離開了。

成語寓意

中國歷史上,既有被質問“一屋不掃,何以掃天下”的陳蕃,也有豁達坦蕩、灑脫不羈的東床快婿王羲之。重要的是,這些不重視的小節,或是因為忙于事業,無暇顧及自身的小事;或是更偏愛與崇尚自然,并非是真的不修邊幅。成語告訴人們,在大是大非面前過于注重邊幅則會本末倒置忘記事物的初衷,而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一味的不修邊幅邋里邋遢則會令身邊的人生厭。

不修邊幅例句:

成文用法

“不修邊幅”(邊幅:布帛的邊緣)指人穿著過于隨便;比喻不注重儀容,衣著。

在句中一般作謂語、定語。

運用示例

后晉·劉昫《舊唐書·元稹傳》:“稹既放意娛游,稍不修邊幅,以瀆貨聞于時?!?/p>

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五五回:“他又不修邊幅,穿著一件稀爛的直裰,靸著一雙破不過的蒲鞋?!?/p>

雖然他的穿戴隨便,不修邊幅,但在學習上卻是一絲不茍。

他這人經常一絲不茍,只是埋頭工作。

近反義詞

近義詞:不事邊幅 亂頭粗服 吊爾郎當 不護細行 蓬頭垢面 吊兒郎當 鶉衣百結 不衫不履 囚首垢面 拓落不羈 衣衫襤褸 不拘小節 胡子拉碴 旁逸斜出

反義詞:衣冠楚楚

謎語

“不修邊幅”為謎底的謎語

1.一那一種蝙蝠不用休息(打一成語)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ambero.com/1729.html
版權聲明: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,由 成語大全 小編編輯整理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歡迎分享本文,轉載請保留出處!


 發表評論


表情

  1. 麥卡斯中文網
    麥卡斯中文網【站長】 @回復

    不修邊幅的意思
    不修邊幅是什么意思
    不修邊幅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
    不修邊幅的女人
    不修邊幅的女人的形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