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養狗的人都聽說過,狗狗不能吃巧克力,但是究竟這個是為什么呢今天小編分享的是狗不能吃巧克力的原因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狗不能吃巧克力的原因
犬類陪伴著人類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歲月,也許正是這個原因,人與狗有著同樣的食物偏好。然而對于甜食,雖說人類可以輕松消化,狗兒卻不能,人類最愛吃的巧克力對它們還有毒害作用,有時甚至會奪走它們的生命。狗兒食用的巧克力越多、越正宗,它受到的傷害也越大??赡苡捎诘挚沽Φ脑?,大型犬吃一點巧克力不會發生什么大問題,而小型犬的主人就應該特別注意了,不能讓你的愛犬食用一丁點兒巧克力。
巧克力由可可豆加工而成,含有多種甲基黃嘌呤(
methylxanthine)的衍生物,咖啡因和可可堿就屬于這類物質。這些物質會與細胞表面的某些受體結合,從而阻止動物體內的天然物質與受體結合。服用小劑量的甲基黃嘌呤類物質,狗兒會嘔吐、腹瀉,而人類卻會有一種欣快感。巧克力含有大量的可可堿和少量的咖啡因,如果狗食用過多的巧克力,就會發生肌肉肌肉痙攣,甚至休克。服用可可堿和咖啡因后,狗的心跳速率會驟升至平常的兩倍以上,某些夠還會四處狂奔,就像喝了一大杯濃咖啡。
狗也能消化少量的巧克力,具體能消化多少,則要看它的體型和食用的巧克力種類。無糖烘焙巧克力(Unsweetened baking chocolate
)含有的甲基黃嘌呤的量,是奶油巧克力的6倍以上。據專家透露,對一些小型犬而言,4盎司(約120克)的奶油巧克力就可能是致命劑量。
在每一個喜慶氣氛濃厚的節日,比如情人節、復活節、圣誕節,都會有不少主人抱著自己的愛犬跑到動物醫療中心,為自己的狗狗看病。Hackett已經是有著16年從業經驗的獸醫,他說:“雖然不少狗生病,但是真正死于巧克力的,這16年來我只見過1條。巧克力對狗的毒害作用,可能是一種慢性過程?!薄 ∪绻皇浅粤松倭康那煽肆?,小狗尚能抵抗,不用勞煩獸醫們。倘若吃得又急又多,那就只有逼它吃下活性炭,把巧克力中的甲基黃嘌呤類物質清除掉,避免通過消化系統進入血液循環。盡管巧克力不能在剎那之間奪走小狗們的生命,主人們還是少給自己的愛犬喂食巧克力。
狗狗吃了巧克力后處理方法
狗中毒征兆:焦慮不安,異?;钴S,肌肉痙攣,小便增加,呼吸急促。
中毒劑量:如果一個50磅的狗吃了一塊巧克力餅乾,那當然不會對他造成太大影響,然而如果他大量吞食,就會出現嘔吐和腹瀉現象。不同種類的巧克力,根據其含量不同,其中毒指標也不一樣,其中黑巧克力刺激成分最高,白巧克力最低。
狗狗吃了巧克力后,最好的方法就是催吐。但是在催吐前最好先咨詢一下獸醫。大多數獸醫都會根據狗狗的癥狀類型以及嚴重程度告訴你該怎么做。如果獸醫建議你立即催吐,他們通常會提醒你先在狗的嘴里加點過氧化氫。除了催吐,獸醫師所能采取的急救措施也包括給予活性碳,吸收殘留的毒素。這種治療方法一般會很有效,很快就能緩解狗狗的痛。
狗狗吃了巧克力的癥狀
巧克力中所含的甲基黃嘌呤,也是可可堿和咖啡因的主要成分,這正是巧克力危險性的來源。以可可堿和咖啡因來說,讓狗致死最低劑量為100-200mg/kg。也就是說,一公斤重的狗吃下9克的純巧克力就有可能導致死亡。
嘔吐、下痢、尿頻、不安、過度活躍、心跳呼吸加速。嚴重的還會導致共濟失調走路不穩、紫紺、心律不齊、痙攣,甚至會因心血管功能喪失而最終導致死亡。
狗狗的腸道里沒有乳糖酶,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。并且牛奶的成分為低蛋白,低脂肪,高乳糖;狗奶則為高蛋白,高脂肪,低乳糖。二者截然相反,所以不能喂牛奶。
腹瀉。
雞屬于禽類,禽類骨頭的構造為中空骨,被狗狗咬碎的雞骨頭就像銳利的刀片,進入腸胃道以后會有刮傷,甚至刺穿腸胃道也有可能。
腸胃道出血,血便,腹瀉,嘔吐,精神不振等。
海鮮類雖然有優質的蛋白質,但其中的鹽分含量很高,已經超過狗狗的基本需求;另外,海鮮類也含有一些會引發狗狗過敏的物質。
嘔吐,腹瀉,過敏性皮膚炎。
洋蔥、大蔥等食物含有二硫化物,狗狗誤食可引起紅細胞溶血。
嘔吐,腹瀉,血尿。
中毒的真正致病原因和疾病的發展過程仍是未知的,可能的原因包括腎毒素或特異性反應導致低血量性休克和腎臟缺血。亦有報告指出,葡萄中含有相當高的葡萄糖及果糖,而狗狗對于果糖異常地敏感。
嘔吐,腹瀉,精神不振,腹痛,腎衰。
肝臟類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,狗狗少量食用自然沒什么關系,但長期食用會引起維生素a中毒。
食欲不佳,消瘦,行走困難,四肢骨腫脹,牙齦炎和牙齒脫落。
狗狗不能吃的食物
肉類:生肉、肝臟、海鮮、雞鴨骨頭;
蔬菜類:洋蔥、大蔥、大蒜;
水果類:葡萄、芒果、菠蘿、楊桃;
蛋奶類:牛奶、雞蛋清、生雞蛋;
零食類:巧克力、糖果、甜點、冰淇淋;
調料類:芥末、生姜、胡椒、咖喱粉等香辣料。
要說起這個電鰻,可是潛水員的噩夢,因為這個家伙會放電,而且放出的電壓還很高,今天小編分享的是電鰻會放電的原因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電鰻會放電的原因
早在19世紀就有一名美國科學家對電鰻進行了解剖和測試,他發現電鰻的放電器官只是分布在身體兩側的部位。并且電鰻身體內的主要器官以及大部分身體,都被一種絕緣性能很好的構造給包裹住了。我們都知道水是一種優良的導體,所以電鰻在水中放電攻擊敵人的時候,電流會沿著水傳遞,而不是自己的身體。
那么,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電鰻放電才會電到自己呢答案就是在空氣中。一旦電鰻的身體離開了水,而身邊又沒有優良導體的情況下,電鰻放出來的電就只能靠著自己這個“不良導體”來傳遞。所以啊電鰻離不開水,就像瓜兒離不開秧。
此外需要說明的是,很多人以為電鰻是出生在河流之中,甚至不少人都認為只有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才有電鰻。我只能告訴你這樣的觀點都是錯誤的!電鰻最初的出生地是在海洋里,它們實際上是一種降河性洄游魚類,電鰻在海洋中出生,然后溯河到淡水河流中長大。
另外電鰻也不僅僅只是在亞馬遜河流域才有,事實上電鰻的種類不止一種,分布的范圍也很廣泛。美洲電鰻和歐洲電鰻出生時在大西洋海域,然后回溯到亞馬遜河、圭亞那河、奧里諾科河等流域。至于其他的電鰻品種則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。這些奇特的輻鰭魚綱生物會在水底找到昏暗的巖縫或者洞穴居住,白天呼呼大睡,晚上就帶著高壓電出門打獵,逮著誰電誰。
電鰻釋放電流的強弱和電壓的高低,則主要看自身體型的大小。當電鰻不足1米的時候,隨著自己身體的生長電壓和電流都會增加。大部分的電鰻在長到1米以上的時候,電壓基本上就不再變化了,所變化的只是電流的強弱。當然,電鰻的電流只會隨著自己的成長而越來越強,畢竟自己身體上的“放電組件”越來越多了。而一條成年的美洲電鰻,一次性釋放出的電流足矣將一頭牛給電死。此外,它還可以在三米之外放電一次性殺死20條南美食人魚。
電鰻的放電能力
電鰻雖名為“鰻”,但并不是鰻的一種,它在生物分類上和鯰魚更為接近,皆置于骨鰾總目之下。電鰻的放電能力來自于它特化的肌肉組織所構成的放電體。肌肉組織幾乎都能放電,占其身長的80%以上,有數以千計的放電體。電鰻的頭部是負極,尾部是正極,每個放電體約可制造0.15伏特的電壓,而當數千個放電體一起全力放電時的電壓便高達600~800伏特,但這種高電壓只能維持非常短暫的時間,而且放電能力會隨著疲勞或衰老的程度而減退。電鰻能自由控制要放出什么程度的電力,一般認為電鰻放出低電力的目的是在警告、試探或偵測。
電鰻之所以能不被自己或同類電到,那是因為電鰻體內的脂肪組織有很好的絕緣作用,而且電鰻本身已很適應微弱的帶電環境。
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,電鰻可以利用此電流對獵物進行“遠程控制”,使躲藏著的魚類抽搐從而暴露自己的位置。電鰻的電流還會誘導獵物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縮,從而使其癱瘓。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生物學家肯尼斯·卡塔尼亞表示:“很明顯,電鰻比人類更早發明泰瑟槍(發射帶電鏢箭使人暫時不能動彈的武器)。
電鰻的放電特性
放電的能力
電鰻發電是一種捕食和打擊敵害的手段,有時是一種生理需要。電鰻能隨意放電,自己掌握放電時間和強度,發電器最主要的樞紐是器官的神經部分。
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,輸出的電壓達300~800伏,因此電鰻有水中“高壓線”之稱。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,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。它的發電器分布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,身體的尾端為正極,頭部為負極,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。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,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。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。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,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。它所釋放的電量,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,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,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。
電鰻放電時的平均電壓為350多伏,但也有過650伏的放電記錄。美洲電鰻的最大電壓竟達800多伏,這么強的電壓足以擊死一頭牛。電鰻放電時產生的電流是極微弱的,一般不到1安培;有時觀察到的電壓為500伏,電流為2安培,即功率為1000瓦的短時放電。雖然發出的是直流電,但放電頻率每秒可達300個脈沖。
放電的損傷力
放電的損傷力取決于鰻魚的大小和機體的狀況。當電鰻長不到1米時,電壓隨著電鰻的成長而增加。當長到1米后,只增加電流的強度。電鰻每秒鐘能放電50次,但連續放電后,電流逐漸減弱,10~15秒鐘后完全消失,休息一會后又能重新恢復放電能力。在水中3~6米范圍內,常有人觸及電鰻放出的電而被擊昏,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。
依靠電來感知周圍環境
電鰻尾部發出的電流,流向頭部的感受器,因此在它身體周圍形成一個弱電場。電鰻中樞神經系統中有專門的細胞來監視電感受器的活動,并能根據監視分析的結果指揮電鰻的行為,決定采取捕食行為或避讓行為或其它行為。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在水池中放置兩根垂直的導線,放入電鰻,并將水池放在黑暗的環境里,結果發現電鰻總在導線中間穿梭,一點兒也不會碰導線;當導線通電后,電鰻迅速往后跑。這說明電鰻是靠“電感”來判斷周圍環境的。
放電原理
電鰻體內有一些細胞就像小型的疊層電池,當它被神經信號所激勵時,能陡然使離子流通過它的細胞膜。電鰻體內從頭到尾都有這樣的細胞,就像許多疊在一起的疊層電池。當產生電流時,所有這些電池(每個電池電壓約0.15伏)都串聯起來,這樣在電鰻的頭和尾之間就產生了很高的電壓。許多這樣的電池組又并聯起來,這樣就能在體外產生足夠大的電流。用這些電流足以將它的獵物或天敵擊暈或擊斃。淡水里的電魚需要更多的電池串聯在一起,因為淡水的電阻較大,產生同樣的電流需要更高的的電壓。
電鰻自身不被電的原因
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,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,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。電流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,所以在水中放電時,電流會經由水(電阻比電鰻身體小)傳遞,電鰻并不會電到自已。但如果電鰻被抓到空氣中,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身體的電阻更大,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。另外,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,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。
捕食特點
電鰻捕食的時候,首先悄悄地游近魚群,然后可連續放出電流,受到電擊的魚馬上暈厥過去,身體僵直,于是,電鰻乘機吞食它們。電鰻放電,有時也不一定是為了捕食,也可能是一種生理需要。被電鰻電死的魚,往往超過它們食用所需要的量,這給漁業生產帶來危害。
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后,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后,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,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,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,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,直接捕捉。